校级培育实验室

全球价值链研究院

一、研究院介绍

全球价值链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部校合作协议,于2015511日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批准成立(图:商务部办公厅关于支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成立全球价值链研究院的复函)。2016720日,研究院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图:研究院成立仪式部分专家合影)。研究院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实体教学科研机构,享有二级学院的地位,同时也是由国内外多家机构合作建设的研究网络全球价值链研究中心的发起机构和运行载体。

研究院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产物,以国际通行标准为办院准则,参照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的建设标准和国家外专局创新学院的模式建设。研究院旨在加强全球价值链基础理论、政策评估以及商业应用的研究,培养相关领域高端人才,支持国家推动全球价值链发展合作战略蓝图。2016年,研究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智库研究项目资助,2017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201712月,研究院获得教育部科技司和国家外国专家局2018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111项目资助,成为全球价值链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图:诺奖得主Michael Spence教授见证全球价值链创新引智基地揭牌仪式)。


  研究院下设6个研究部门,分别为理论部、数据部、模型部、发展部、环境部、产品与企业部,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全球价值链理论模型、全球价值链的统计测算和经济分析、全球价值链上的国内生产网络、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的研究、全球价值链与税制设计、全球价值链框架下实际有效汇率、全球价值链与环境、全球价值链与服务业贸易、电子商务与大数据、全球、亚太及大中华地区价值链的特征和企业竞争力分析、企业全球价值链战略与治理、行业及企业案例研究等。



二、 坚强的领导核心

研究院自筹建以来,得到商务部、教育部和学校各级领导的充分支持和悉心指导。在筹备阶段,由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张向晨先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教授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资深专家王直教授组成领导小组,前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先生作为顾问专家,直接指导了研究院的框架搭建和人才聘任工作。

筹建工作完成后,研究院采用了中外方双院长制的领导模式,由王直教授担任外方院长,主要职责为学术研究和国际合作事务;由主管外事工作的副校长赵忠秀教授担任中方院长,全面负责研究院工作。中外方院长通力协作,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为研究院的迅速成长搭建了坚实基础。2017年,前商务部办公厅武雅斌处长调任研究院执行院长,为进一步加强研究院与商务部的密切联系、充分发挥研究院的政府服务职能、扩展研究院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创造了条件。2018年,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贸易系主任殷晓鹏教授调入研究院任常务院长,主抓研究院海外人才引进、学科建设、创新体制建设和行政管理事务。20189月,研究院党支部正式成立,选举王苒同志为党支部书记。党支部的成立为研究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落实工作责任,推动任务落实,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为推进研究院高端智库建设、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国际化的研究网络

为广阔吸纳国内外顶级研究资源,依托 全球价值链研究中心,研究院设立顾问委员会,成员包括世界知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Pol Antràs教授,全球价值链理念创始人、杜克大学Gary Gereffi教授,世界贸易组织首席经济学家Robert Koopman教授,普林斯顿大学Gene Grossman教授,日内瓦国际研究所Richard Baldwin教授,哥伦比亚大学魏尚进教授,前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Pascal Lamy先生等。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Michael Spence 教授担任顾问委员会主席。顾问委员会全方面参与研究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包括每年来讲习班授课、与研究院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研究,以及指导学生等。

研究中心同时设立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国家信息中心、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中国发展基金会、瑞士贸易和可持续发展中心、斯坦福大学国际发展中心和比尔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等国内外机构组成的理事会(图:研究院第一次理事会全体成员会议),负责指导研究中心的整体规划、活动、预算和管理等。研究院形成了由高端学者引领、权威机构支撑的工作格局。

图片 1.jpg

四、国际合作遍地开花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先后与世界银行(World Bank)、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合作组织(OECD)、亚洲发展银行(ADB)、日本贸易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联合国环境署(UNEP)、斯坦福大学、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等国际机构和海外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在联合发布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联合开展全球价值链领域的前沿研究、推动研究人员和学生的国际合作交流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图:研究院第一届理事会主席施建军教授与OECDWorld BankWTO代表签署合作备忘录)。

同时,研究院与盖茨基金会、联合国工发组织、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协会、美国能源基金会等国际机构,都有多边或者双边的课题研究合作。


五、旗舰产品备受好评

Ø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

《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研究院上下倾力打造的旗舰产品。第一期《报告》:全球价值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核算与分析由世界银行(The World Bank)、世界贸易组织(WT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亚洲经济研究所(IDE-JETRO)以及全球价值链研究中心(RCGVC-UIBE)联合出版。《报告》自20157月开始筹备,先后在北京和华盛顿召开了两次工作论文研讨会。20173月,WTO首席经济学家Robert Koopman教授在博鳌亚洲发展论坛上主持了《报告》执行摘要的预发布,得到了学界和媒体的热烈关注。2017710日,《报告》(英文版)发布仪式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日内瓦WTO总部同步举行。201818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报告》(中文版)。《报告》的序言分别由诺贝尔经济学得主Michael Spence教授和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Pol Antras撰写。《报告》共分八章,分别讨论了全球价值链的理论基础及其研究意义、全球价值链指数体系、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相关问题、贸易成本,中等收入陷阱、全球价值链时代的服务贸易、制度建设以及贸易协定和贸易自由化等议题(图:第一期《报告》中英文封面)。

目前,研究院积极组织开展《全球价值链发展报告2019》的筹备工作。2017718日,第二期《报告》的合作方,包括日本振兴机构亚洲经济研究所、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发展基金会等国内外机构在内的负责人都已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第二期《报告》的主题确定为全球化时代的科技创新、供应链发展、贸易和就业(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upply Chain Developments, Trade and Workers in a Globalized World,预计第二期《报告》(英文版)将于20197月正式发布。


Ø 全球价值链讲习班

为了推广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吸引更多国内外青年学者参与到全球价值链的研究中来,自2014年开始,研究院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全球价值链讲习班,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在国家外专局和商务部的大力支持下,讲习班邀请来自国内外一流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全球价值链领域专家100余人次,培训青年教师、博士生600余人次。历届讲习班专家阵容强大,授课内容丰富,主要围绕当前全球价值链研究的前沿领域进行授课及交流,涉及增加值统计核算、贸易理论及实证、政策运用等多个方面,为从事价值链相关领域研究的青年学者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学习平台(图:第二届全球价值链讲习班部分专家及学员合影)。

为将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研究院设立了面向非洲国家研究人员的奖学金,资助他们到中国学习价值链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为推广国内西部地区的价值链研究,研究院设立西部教师奖学金,鼓励西部地区的教师到北京学习交流。截至2018年,讲习班共资助非洲学员20余人次,资助带路国家学员50余人次,中西部地区教师200余人次。


Ø UIBE_GVC Index

UIBE_GVC Index数据库系统是研究院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全球价值链测度和增加值贸易核算是一个新兴热点研究领域,它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研究从以微观个案为基础的管理学层面迅速向基于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定量及宏观分析层面扩展。

鉴于全球价值链测度的重要性,避免使用不同的世界跨国投入产出表进行基本的全球价值链指标的计算所导致大量的重复劳动,研究院对全球价值链测度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梳理,构建了一套UIBE_GVC Index。这一指标体系以全球价值链测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为基础,尽量考虑到与国际贸易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标准的统一,同时把文献中度量垂直分工和参与跨国生产共享等诸多指标(包括VSVS1RCAVAX等)纳入指标体系当中构建而形成的,旨在促进全球价值链的研究,便于全球价值链测度成果在其他领域的运用,为更多的贸易理论研究、实证研究以及政策研究提供便利。

2018529日,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易小准先生代表世界贸易组织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就“UIBE-WTO GVC Index”展开实质性的研究。20187月,UIBE_GVC Index数据库在世贸组织官网上正式公布(https://www.wto.org/english/res_e/statis_e/miwi_e/miwi_e.htm),境外的研究者们将可以通过世贸组织主页链接亚马逊云盘访问数据库。未来,研究院将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数据团队紧密合作,进一步扩大数据的覆盖面,为数据使用者提供更方便的访问途径和更友好的使用体验。


Ø 《全球价值链与工业发展报告》


2018620日,在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维也纳国际中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创始院长赵忠秀教授与联合国工发组织总干事李勇先生联合发布了《全球价值链和工业发展:来自中国、东南亚和南亚的经验》报告(以下简称《工业发展报告》),为发展中国家如何更为有效的融入全球价值链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建议。《工业发展报告》基于研究院与联合国工发组织签署的合作备忘录,双方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邀请了多名全球价值链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写团队,研究院在整个报告的撰写中起了主导作用。《工业发展报告》发布后,学界反响强烈。基于前期的合作基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依托全球价值链研究院,与联合国工发组织再次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将《工业发展报告》打造为系列报告,该系列报告将成为研究院未来的核心产品之一(图:《工业发展报告》封面)。






六、智库功能日益完善

Ø 走向国际

APEC-GVC合作平台20173月,经中国和印尼的提议,在商务部政研室的支持和协调下,研究院与敦煌网合作,建设APEC-GVC合作平台,为APEC成员体中小企业参与全球价值链提供支持。该平台建设已获得23APEC贸易部长会议的批准,于201711APEC领导人峰会上正式启动上线(平台网址:http://www.apecgvc.org)。目前,该平台已成为APEC国家交流价值链领域研究最新成果、了解最新多边贸易政策动向、分享融入全球价值链最佳实践的国际平台(图:APEC-GVC平台界面)。

OECD-PTPR项目:20175月,全球价值链研究团队接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深圳市政府的联合委托,就全球价值链、生产转型与发展的政策对话课题展开研究,向国际社会介绍深圳市的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经验。目前,研究院作为OECD重要的政策咨询伙伴,定期向OECD输送研究人员,深度参与OECD对全球价值链,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研究,并在OECD巴黎全会、越南会议、泰国会议等重要国际场合,分享中国融入全球价值链的经验,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图:武雅斌执行院长在OECD10届全会上发言)。

联合国环境署绿色价值链(GGVC) 合作平台:201712月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研究院与联合国环境署共同举办发展清洁技术贸易,对抗大气污染高端论坛。20171224日,研究院与联合国环境署签署合作备忘录,将建立绿色价值链(Green GVC合作研究平台,重点关注发展中国家在融入价值链的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并在此框架下,展开包括人员交流、学生培养、能力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Ø 走进非洲

中国经验助力非洲国家更好的融入全球价值链,享受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的福利,一直是研究院的重点研究内容。研究团队多次赴南非、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尼日利亚、毛里求斯等非洲国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非洲经济发展的现状,思考非洲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可能和路径、机遇与挑战,并在多个重要的国际平台发表研究成果和专家观点(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研究院创始院长赵忠秀教授在南非约翰内斯堡论坛的主旨演讲)。20187月,研究院与毛里求斯大学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拟共同建立非洲研究中心,以毛里求斯为跳板,辐射整个非洲大陆,为中非学术交流作出贡献。20188月,研究院与商务部、世界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卫计委、联合国环境署、盖茨基金会等共同编写的《新时期中非发展合作白皮书》完成,并计划在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发布,这将是研究院又一重量级的研究成果(图:《新时期中非发展合作研究报告》封面)。



Ø 政府服务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积极发挥政府服务职能,先后承担了商务部、环保部、工信部、农业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国家机关研究项目,为国家相关部门在国际贸易谈判、进出口政策和产业政策制定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研究院同时承担了来自成都、厦门、义乌、深圳、苏州、石家庄等地方政府委托的研究项目,为地方政府在对外投资战略布局、外贸转型升级、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具有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图:武雅斌执行院长在成都项目结题会上作主旨发言)。

Ø 企业咨询

研究院作为重要的企业政策咨询平台,自成立以来,先后走访和调研了生产企业如宝马、比亚迪、华为、瑞声科技、HAX、红领集团、波司登、恒力集团、新申集团、京东方、Alteo糖业等,物流平台企业如怡亚通、京东、敦煌网、创捷科技公司等,运输企业如义新欧、蓉欧、德国铁路集团、西班牙铁路集团等,调研和访谈的企业和工厂总数约在百家以上。通过分析企业层面的数据和案例分析,为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走向世界市场提供了科学、系统、严谨的政策咨询服务。在企业访谈和调研的基础上,研究院还将启动企业层面的全球价值链指数研究,为更好的帮助企业实现价值链上的升级和发展转型,走向世界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奠定数据基础。

基于前期的企业调研成果,在国务院参事室的大力支持下,201865日,研究院承办了中国企业走出去50人论坛”2018年会,总结回顾了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经验,共同探讨了中国企业在对外开放中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跃升。来自政府部门、专业智库和企业界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形成的相关研究成果,研究院通过国务院参事室上报至国务院相关部门。

Ø 能力建设

研究院在完成研究任务的同时,还非常重视研究成果的应用转化。自成立以来,研究院积极开展各项能力建设项目,先后与联合国环境署联合举办纺织行业绿色价值链能力建设培训、承办金砖国家全球价值链、服务贸易及跨境电子商务能力建设研修班、全球价值链与绿色贸易能力建设研修班、亚太经合组织全球价值链合作伙伴平台及跨境电子商务能力建设研修班多个援外项目;自20189月,研究院将正式招收带路国家和非洲国家留学生,为他们提供系统、完善的全球价值链能力培训。


七、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培养

20176月,研究院经过教育部备案、公示,并经校学术委员会讨论投票通过,完成全球价值链交叉学科自设专业论证程序,成为国内首个拥有交叉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学和统计学三个一级学科的全球价值链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资格的研究机构。

研究院旨在培养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以及系统整合能力,能够从事全球价值链专业研究,为企业经营决策、政府政策制定提供建议的国际化、复合型专门人才。20189月,全国首批全球价值链专业方向的20名硕士研究生已经入学。研究院力争将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职业规划等与企业及社会的实际用人需求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研究院的国际平台和学术网络,设计多层次、立体化的培养方案,着重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英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研究、应用领域培养、储备和输送人才。


八、展望未来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始终铭记商务部、教育部和学校各级领导的殷切盼望和深深嘱托,立足于钻研经济学前沿理论和研究方法,融合企业管理、公共管理、全球经济治理和其他相关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通过全球价值链教学和研究资源的跨境、跨机构协同,形成综合研究体系和协同创新机制,努力成为世界一流的全球价值链权威研究机构和跨境学术交流平台,将中国在该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水平推至世界前沿。

在未来的工作中,研究院将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继续推进全球价值链领域的研究工作,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国家国际贸易领域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积极的贡献。